平度市明村镇针对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、复杂化的趋势,从创新机制入手,实施“四网”联动,打造“互联网+平安建设”新平台;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,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;建立一条工作线,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,促进了“平安明村”建设,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。今年以来,全镇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2起,化解率92.3%,群众来访量下降36%以上。
一、“四网”联动,打造“互联网+平安建设”新平台
2013年8月,明村镇被确定为山东省首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镇。在抓平安建设、和谐稳定工作中,镇党委创新运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,结合智慧明村信息化社会管理平台,采取线上互联网和移动网双网联合、线下群工网和联户网层层推进的方式,发挥智慧明村的引领带动作用,打造“新媒体?新党建”品牌,打通党员和组织、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联系通道,建立起快捷互动平台。
一是大数据,互联网。
该镇充分发挥智慧城镇运营管理中心的“指挥部”职能,利用互联网、手机终端等掌握整合包括村庄人口、党员、民政、安全隐患、民生诉求、矛盾纠纷、精准扶贫等基础信息,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涉及全镇党建、民生、经济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库。运营管理中心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和分析,追踪把握干部、群众的思想动态,了解全镇党群、干群关系的发展趋势,改变了长期以来依靠经验、习惯进行决策的方式,使直觉判断让位于精准的数据分析,做到科学决策、有的放矢,实现“一个中心运行,一套机制管理”。
二是小平台,移动网。
镇党委、政府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,采取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,根据手机微信简便易行、省时高效的特点,申请开通了“智慧明村”政府微信公众号,开设了“便民服务、党建视窗、你说我做”等主题板块,定期更新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政府的惠民政策,充分了解党员的诉求和期待,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。目前“智慧明村”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4000余人,通过该平台受理群众反映问题170多件,解决160多件。同时,建立了分别由全镇机关干部、村党支部书记、党员代表加入的“美丽明村”系列微信群,扩宽信息交流、上通下达的渠道,扩大了群众对党政工作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和监督权,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。
三是包到村,群工网。
该镇把群众工作网格化,全镇115个村,全部由镇机关党员担任包村干部,聘请专业人员为包村干部开发了“卓信”办公系统,通过这套系统,机关干部能在第一时间将所包村发生的紧急事件、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上报给领导,领导在接到所报事件后能及时批阅,迅速将处理意见传达给分管科室和工作中队,并随时进行督办,真正把工作处置关口移到一线,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。
四是帮到家,联户网。
该镇在深化党员联户网格化的基础上,通过“善问明村”社情民意报送平台,及时传达群众需求,主动提出解决方案。创新运用“党员联户”制度,根据村庄党员年龄、学历、经济等情况,确定了帮老联户、扶贫联户和调解联户等党员联户新形式,充分发挥党员在敬老爱幼、引领致富和调解纠纷等方面的作用。
本文出自:www.eccz.net
上一篇: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(1)
下一篇:网络要靠制度设计确保安全
|